第1233章 处理与收尾_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
笔趣阁 > 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 > 第1233章 处理与收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33章 处理与收尾

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处理与收尾太极殿内,鸦雀无声。所有的大臣都傻眼了,心里边只有一个想法,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!现在能够在大殿里,都是属于新政一派的官员,目前的新政一派,无不是名流!是贤臣!而贤臣,是不可能说出李亿府那番话的。用后世的话来说,这就是纯纯的舔狗!我等——耻于为伍!尤其是马周,此刻的心情最为复杂。他之所以让李亿府出头,便是想着这时候触陛下的眉头,不太好,可能会被陛下训。但这件事又不得不弹劾。所以就给了李亿府一个眼色,你是礼部尚书,这事儿归你管,上谏也该你来。结果……得,这回干脆其他人也不用上谏了,事情基本定下来了。你都号召我们一起向房相学习了,国葬成了最终的追求,那还怎么反驳?什么?你要反对?你是不是不忠于大唐?事已至此,哪怕他们再不愿,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。这波啊,这波属于有内鬼!龙椅上,李炎满意的点了点头:“李尚书说的不错,尔等未来也该向房相多学习才是,朕想看到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,能获得国葬这份殊荣!”

  “是,臣等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。”

  群臣兴致不高的回了一声。李亿府这时退回到了队列里,得意的朝马周眨了眨眼,意思在说:“马仆射,我这波做的不错吧?”

  马周翻了个白眼,不想去搭理他。将国葬的事情确定下来后,李炎就打算直接散朝了。毕竟房玄龄昨日刚刚病逝,他也没有多少主持大会的心情。可惜,李炎的想法最终还是告破。长安城的局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,后续的事宜也必须要安排下去。否则就平白浪费了房玄龄的一片苦心了。所以原本打算休朝七日的李炎,便把这个念头打消了去。大致将接下来的任务下达下去后,李炎摆了摆手,便让韦小宝宣布了退朝。......官员从太极殿内离开之后,房玄龄病逝的消息,就飞速的在长安城里扩散了开来。关于房玄龄的所作所为,朝廷也张贴了皇榜,将一切公示了出来。而大唐月报,也由马周主笔,出了一期官员房玄龄的特刊,记录着房玄龄的生平。但百姓看完了这些后,无不对房玄龄升起一种崇敬之意。不用任何人去组织。长安城里的百姓,便自发的来到房府外,或是放下一支花,或是放上一些水果、肉菜来表达自己的心意。一时间,房府门外,倒是堆积起了无数的东西。这些东西,除非房府出动让人出来安排。否则没有任何一个百姓会对这些东西起了歪心思。用一句在百姓之间流传的话来说。宁可饿死,亦不食房相府前粮......百姓们表达自己的心思的手段,总是那么的朴实无华。与此同时的,朝堂之上,亦是风起云涌,新政派官员,对守旧派官员的反击!各种行动、手段,尽皆迅速的施展开来。而守旧派的官员,似乎也察觉到了郝处俊大势已去,开始给自己谋求起后路来。兵部的一位郎中,此时就提着一些珍贵的礼物,来到了卢国公府。卢国公现在暂代兵部尚书,自己只要得到卢国公的谅解,那就自然还能继续在兵部留任。而自己的派系,也自然而然的从守旧派转为新政派。至于卢国公会不会答应?这位兵部的郎中很有信心。哪怕是现在,朝廷里很缺人,他主动投靠,卢国公不可能不心动。.兵部的郎中一直信奉着一个道理。人生苦短,追风赶月别留情!郝处俊他们既然在党争中败了,那就不怪自己的离开了。这位兵部的郎中站在卢国公府的门口,脑海中思绪流转。但很快,他的思考就已经停滞了下来。看着那把自己的拜帖递回来的门房,兵部的郎中愣了愣:“卢国公......不愿见我?”

  那门房歉意的一笑:“我家老爷说,他明白你的意思,他也会慎重考虑的。”

  “慎重考虑?”

  这名郎中张了张口,一脸的苦涩。慎重的考虑,这不就等于是婉拒嘛。自己想了那么多,结果连卢国公府的府门否未能踏进去。“好,我明白了,希望卢国公能考虑到在下。”

  这名郎中挤出了一抹笑容,然后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递了上去,“小兄弟,小小心意不成敬意,还请你多在卢国公那替我美言几句......”门房看着他,没有说话,也没有伸手接过礼物。就那么直挺挺的看着对方。郎中的嘴角顿时一抽,只得把礼物也收了回来,灰溜溜的转身离去。这样的一幕,同时在马周、高季辅、于志宁他们的府门口也相继的出现。那些想要投靠新政派,重新入朝为官的,同时受到了拒绝。此一时,彼一日。要是在今日之前,有人投靠,那能极大的缓解朝廷的压力。对马周等人而言,这也说得上是浪子回头。但在胜负已经明了的情况下,还想要回来?那就无疑于痴人说梦了!昔日在太极殿内,果断地挂印而去时,又是否会预见有今日这一幕的出现呢?既然自己已经罢了官,那便与朝廷在没了半点干系!这就是程咬金、马周等人不约而同做出的选择。是人还有三分火气呢。守旧派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,他们又怎会轻易的放过!又过了几日,从地方调任京官的官员也陆续抵达。朝廷中枢的官员,也迅速的得到填补。至此,守旧派再无无力回天。......皇宫,甘露殿。李炎默默地翻看着由于志宁整理出来的一份名册。而马周四人则坐在一侧,没有出声打扰,安静地等候着。这份名册,乃是招贤令后,于志宁根据这些官员上任之后的表现,对出众者,进行了额外的点评。几日之后,李炎就要重新决定中央的另外一套班子。这份名册,能够给到他不少的参考意见。而李炎的参考标准也很简单,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在后世青史留名的。只要有,那必定是大才!心里这么想着,李炎翻动着名册的手就是一顿。他的视线停留在了名册的某一页上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